“芯”突破!肉羊育种走上快车道 进程缩短一半以上
我国是肉羊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肉羊养殖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季节性出栏不平衡、每胎“产能”少、饲养成本高等瓶颈。良种是提升肉羊养殖竞争力的“芯片”,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些新探索和新尝试。
育种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新品种肉羊每只至少增收100元
甘肃环县是养羊大县,2023年羊只饲养量达到369万只,出栏191.6万只,草羊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养羊农户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突破8000元。
当地一个肉羊制种基地精心培育种羊,基地里既有进口羊繁育出来的纯种公羊,也有进口公羊与国内湖羊通过杂交培育出来的公羊。
附近的养殖户刘贵军目前养的主要是湖羊,但作为肉羊,出肉率有点低、效益一般,于是他在基地买了两只有外国血统的公羊回家繁育,看看效果好不好。提高出肉率和养殖效益,不仅是养殖户们最关心的,也是这家肉羊制种基地这几年一直在研究的育种方向。
甘肃省庆阳市农科院副院长 徐振飞:我们想培育一个更好的品种,既能产双羔、长得又快、出肉又多,来替代湖羊。
从2017年开始,来自澳大利亚的国际队、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队和庆阳市农科院的地方队三支科研团队先后进驻甘肃环县,启动肉羊育种工程。
按照科研人员的设想,未来他们想要培育出来的陶南湖杂交组合(羊)兼有湖羊的多胎、陶赛特羊的快速生长和高出肉率,以及南丘羊的高品质。不过,新品种的培育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常规的育种技术要培育出新品种,通常需要三四十年的时间。甘肃环县的种羊新品种培育虽然从2019年才正式开始,但随着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提升,按照目前的进度,12年时间就能完成育种,比传统的育种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 岳耀敬:我们用了最新的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体细胞克隆技术、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新的技术、选种的技术和繁殖的技术合并到一起,就能缩短这个过程。
基地培育中的羊不断地在当地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那里进行合作养殖,检验杂交成果。在环县毛井镇一家大型种羊养殖繁育企业,杂交肉羊与传统湖羊的区别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陇塬三羊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文斌:同期产同期断奶的羊,湖羊现在是76斤,杂交羊是92斤。纯湖羊公羔日增重5两,杂交羊日增重可以达到7两左右。
陇塬三羊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文斌:90-100斤一般可以屠宰,杂交羊5个月已经达到屠宰的标准,湖羊要达到屠宰标准还需要一个月,所以杂交羊屠宰时间提前了一个月。它的日增重高、对饲料的消耗低、出肉率高,一个杂交羔能额外带来100元以上的收益。
近年来,环县先后建立了肉羊种质创新中心、胚胎工程与分子育种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吸引了大批研究机构与专家进驻开展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优选基因、良种培育,有效提高养殖收益。